欢迎光临成都时报!

今天是 2025年05月09日 星期五

关注社会热点

一起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当前位置: 首页 > 体育

封面来了!陈雨菲:再启程,迎战新的自己


这是一次筹划许久的封面。当陈雨菲按下赛场“暂停键”,那段未说尽的故事也被她一道带走。历经3个月的澳洲生活,2个月的省队回炉,她从阳光灿烂的南半球出发,驱散了内心的阴云,也悄然酝酿着新的力量。

重返赛场,她心无旁骛。从奥尔良到全英,从瑞士赛到宁波亚锦赛,四站国际赛,两金一银。没有大张旗鼓,也没有宣告式的复出,只有一场场鏖战,写就她的归来之心。

亚锦赛夺冠那一刻,她捂住耳朵,像在说:“我听不见,也无需听见。”那不是挑衅,而是一种态度——专注于自我,坚定于选择。

那个一度想要远离羽毛球的陈雨菲,在以行动告诉自己——陈雨菲可以突破自己,战胜自己。不是重复过去的辉煌,而是在经历低谷、挣扎、自我怀疑之后,重启再来,用更强大的内心和更全面的实力,去迎战新的自己、新的世界。


归来,意料之外的冠军

2025年4月13日宁波奥体中心体育馆,陈雨菲摘得生涯首个亚锦赛女单冠军。这不是她第一次登上领奖台,却是心境最特别的一次。这是她第六次参加亚锦赛,此前五次中收获两银两铜,始终与金牌失之交臂。谁都不曾想,历经一段逃离式的“出走”后,陈雨菲竟在如此短的时间里重新站至顶峰。

是的,她自己也没有想到。

拿到签表,陈雨菲看着自己这条线上的对手,有近来状态火热的中国台北女单林湘缇,有递补李美妙位置的进攻型选手布桑兰,有曾经输多赢少的“苦主”山口茜……“目标四强,先拼到和山口茜交手,看看究竟能打成什么样子!”她如是想着。

前两轮,陈雨菲均以2比0过关,只是比赛过程各有各的艰苦,耗时也都在四、五十分钟。和山口茜的八进四决赛,她心中没有以往的包袱,而是做足困难准备。从第一分她们就拉扯了38拍,而后在多拍和变速的缠斗中,比分从3平、5平、7平,一路纠缠到16平、17平、18平,最后,陈雨菲以更为稳定的线路调动,迫使山口茜出现失误,她以21比19拿下首局。次局,山口茜没了此前的韧劲,陈雨菲不断拉开分差,最终以21比13,赢得了四强席位。

她深知,欧洲三站赛的一金一银,是对她归来的肯定。而和山口茜的这场球,让她更加确定那些未知的部分,是要敢于自己去闯。

半决赛中,她又一次2比0送走沈有振,超额完成赛前目标。不过,想到决赛面对韩悦,陈雨菲坦言自己很担心跟不上她的速度。从曾经的被冲击到如今的挑战者,她直面赛场上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并告诉自己:先耐得住,转机才会出现。

决赛开局的走势,不出所料,韩悦在局面上掌握着绝对主动,并以21比11赢下首局。次局,韩悦依旧以7比2早早确立领先优势,陈雨菲则是尽可能消耗对手,再伺机一步步将分差缩小。战至12平后,陈雨菲连得7分,以21比14,将冠军悬念拖进决胜局。最后一局,完全进入了陈雨菲的节奏,21比9她完成逆转,职业生涯终于捧起亚锦赛女单桂冠。

拿下最后一分,陈雨菲情不自禁大吼一声,随后,弯下腰、双手撑住膝盖,大口换着气。回归赛场的第二个月,能力恢复还远不及从前,但是,陈雨菲靠的就是那股气,去顶、去拼,不放弃。

赛后,她复盘道,今年亚锦赛自己拿到了和去年一样的“剧本”,半决赛遇上生理期。只是,陈雨菲这一次将它视作突破去年自己的一次机会。“确实,今年有一种力量让自己想要去突破自己。”她这样说道。


巴黎淬炼 钻进叛逆期

七届磨砺终得金的惊喜,让陈雨菲找回夺冠的快乐,比起从前赢球后的如释重负,这一次的快乐更加纯粹简单。就像当年东京奥运会,她拿到冠军后的欣喜若狂。

向巴黎冲刺的三年,陈雨菲带着“奥运冠军”“国羽一单”的头衔,奔赴每一站比赛。无数双眼睛盯着她,肩上的责任、使命,让她想做得更好,却也越来越疲惫。

作为2016年世青赛女单冠军,陈雨菲为国羽时隔9年重新夺回这一殊荣。从步入成年赛场,她就跟随队伍征战团体大赛。2017年黄金海岸是她首次作为国字号的一员出战苏杯,虽然只在小组赛上过一场,但那枚银牌让年纪尚小的她,初尝到丢杯的苦涩。2018年曼谷,更是刻在陈雨菲骨子里的痛,20岁的年纪已是“一单”,经验欠缺让她在残酷的团体赛中茫然无助。

正是从小就被推在最前面,陈雨菲才有机会成长为勇于独当一面的那个她;才有了2019年苏杯决赛女单决胜局,她从5比11的险境,不讲理地“掀翻”山口茜的壮举;才有了与安洗瑩在尤杯上的殊死一战,也成就团体赛场的绝对经典。

但是,曾是那个中国女单的定海神针,也随着安洗瑩等强敌的崛起,在伤病、状态、心态的多重夹击下,逐渐失去了那个“稳”的自己。

2022杭州亚运会,在家乡父老的支持声中,陈雨菲从团体赛打到女单决赛。两周时间,她像上满发条一样,从头打到了尾。出亚运村的时候,她体重掉了7斤。母亲见状,忍不住掉了眼泪,想好好安慰女儿,却不想,陈雨菲先安抚起了母亲。赛后,她对媒体说,“银牌也是努力得来的”,但了解她的人知道,即使场上腿都在发抖,她也不曾放弃过,那些没实现的心愿,她唯有埋在心底。

2024年春,奥运测试赛在巴黎拉夏贝尔体育馆开打。陈雨菲冬训练得不错,期待着自己的表现。但首轮却遭遇了鲜少的失常,她站在场地上被灯光晃得看不清、瞄不准、打出界,好像被这座奥运场馆的压力裹挟得不能动弹。她一步步调整,还是打进了四强。几天后,全英赛第三轮她就遇到了满血的马林,一番鏖战,止步八强。那时候,伯明翰的街道处处春意盎然,可陈雨菲完赛后只是低头走着,不时回应着教练的叮嘱,微蹙的眉头消化着不尽如人意的结果。

“那几年我每一站都拼尽全力,没有什么保存体力、保留战术。总觉得,能赢的人我就不能输。”这种念头,让陈雨菲放松不下来,也喘不过气。


奥运会前最后的两站公开赛,陈雨菲照旧打到了最后一场。先是在新加坡憾负摘银,后是在印尼赛赢下安洗瑩。所有人都认为,那场胜利她拼上了所有,但,陈雨菲只觉得她做了当下该做的。赢下冠军后,她没有庆祝,而是将毛巾捂住了脸。那是自己的极限吗?陈雨菲问自己,但答案是“我不知道”。她只感觉全身都在痛。

她说自己进入了一种恶性循环——疲惫、焦虑、失利、又不得不继续。“每次进了决赛,就输球;而下一站又再次打进决赛,一直这样反复。正因为这样我拿了不少亚军,但,拿到冠军后,我也没感觉有什么开心。”陈雨菲只是觉得:“好吧,我赢了”。

在压力与情绪的迭代中,她试图从焦虑的内耗中,跳出来。陈雨菲努力让自己兴奋起来,给自己灌了很多心灵鸡汤。但是,情绪好像卡住了,她只是看起来兴奋而已。

如果说打击,巴黎备战进入倒计时,她那左跟腱的新伤始终不见好转。原本腰和右腿就有老伤,打完印尼赛后,左跟腱就成为陈雨菲的新课题。在她的认知里,优秀运动员就是要与伤病共生,但是,新的伤病来的如此措手不及,她实在是难以平复好心态。看着队友们每天都练得很好,陈雨菲也不敢真的让自己停下。练得多,跟腱自然就越来越疼。那段时间,宋立佼大夫和康复师吴佳薇找了各种方法给她治疗,就是不见起色。

终于抵达巴黎,从训练营到奥运村,她的伤还是老样子。不比在国内时,罗毅刚指导还能给她调调量,放个松。眼见奥运会迫在眉睫,她必须克服心理上的情绪,去完成训练计划、力量练习和治疗。即使每天时间安排的很满,陈雨菲仍会被不安包围。“可以说,心里是浮躁的,我做不到曾经的大心脏了。”

奥运会女单比赛战线被拉得很长,她打一天休一天,还没找准节奏,就输掉了比赛。陈雨菲心中只感觉,缓不过神来。似乎就在措手不及间,一切就都过去了。“风雨兼程三年的辛苦,还没有真正发力就结束了。”

她知道即使再不甘心,自己的巴黎奥运之旅都已经结束。她不想碰羽毛球,也不想再看一场比赛。

陈雨菲如今回忆起当时的自己,就好像突然进入了迟到的叛逆期。“我不想打了。太累了,也太痛了。”


一个人飞往南半球

从巴黎回来,她第一次有了“不打了”的念头。回到桐庐一个星期时间,除了陪爸妈,陈雨菲感觉自己有些无所事事。她想:不如把英语学起来。在国家队和省队的领导、教练支持下,她动身去了澳大利亚。

顶着叛逆的一头“银发”,在毫无过渡的前提下,一猛子扎入了南半球的艳阳里。虽然,从幼儿园大班就已经在杭州独自生活,但她一直以来都跟着队伍,过着集体的生活。像在澳洲这样的过日子,还是头一遭。任何事情都要亲力亲为,没有必须要做的,更没有压力,一切都听从自己安排。

来到澳洲的第二周,适应了时差和周围的环境,陈雨菲的语言班也开课了。她每天9点起床,吃早餐、背单词、预习下午要上课的内容。中午,她会去练力量。“之所以选在中午,是那个时间人会比较少,但是,还是会有不少人发现我。”练完力量吃点东西,她就要去学校上课。晚上放学后,如果饿了就去吃顿宵夜,再复习一下早上背过的单词,最后,就是熄灯睡觉。

这种自己安排时间的感觉,陈雨菲坦言非常珍惜。队伍有雷打不动的早操,此时,她就尽量让自己多睡睡懒觉。很多次走在路上,坐在电车上,她心中都忍不住想这样的生活也挺好的。

而学英语这件事就没那么简单。她之前满世界比赛时,能够进行简单的交流,偶尔还荣任罗指导的翻译小助手。但作为一个初学者,在正儿八经的开课后,那些铺天盖地的知识点,让陈雨菲感慨道:学习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既然学了就不能打退堂鼓,哪怕做个哭鼻子的学渣,她也要把那些记不住、念不对的单词、句子,不厌其烦背到会。陈雨菲的那股不放弃的劲儿,再次派上用武之地,她不会过分拘泥于所谓的准确,而是大胆的先张嘴说出来。“不对再改嘛!”

她的同学大部分都是来自巴西,他们并不认识陈雨菲是谁。直到有一次老师让他们用英语自我介绍,她才成为班上的焦点。

偶尔,罗指导会发消息问问她的情况,起初,陈雨菲总是扯些有的没的。因为,她还没准备好去规划未来。与此同时,热爱体育的父亲则是一视同仁,即使陈雨菲不打比赛,他也会和女儿分享某场公开赛谁夺冠了,哪场比赛谁打得好。但,决定暂时放下羽毛球的陈雨菲,并不急着回去。因为这是她打了21年羽毛球后,第一次“斗胆”给自己放的一个悠长假期。直至有一次王琳指导和她推心置腹的聊了一次,陈雨菲对羽毛球的那份不舍和不甘才冒出头来。

重新点开那个被“打入冷宫”许久的比赛直播软件,看着别人比赛,说心不痒痒是假的。她心想,如果回去打球,好像也不错。

结束了三个月的英语课,陈雨菲为她在澳洲的最后时光,制定了非常“华丽”的旅游计划。尽管她每年参加比赛,去过许多城市,但从来没有慢下来看过沿途的风景。这次的旅行,也为她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原来世界还有这样的一面——大堡礁的巧夺天工、汉密尔顿沙滩上的日落,陈雨菲感慨身处如此美景中,也不禁感恩,是羽毛球真正带着自己体验了这般绚烂的世界。

旅行的尾声,她体验了跳伞。从前连过山车都不敢坐的她,在完成了这个不可能的任务后,告诉自己:“我都敢跳伞了,还有什么不敢面对的?”只不过,她跳完下来缓了一个多小时,但是,问她后悔吗?她说:“每段经历都是人生的体验,不是吗!”

这段三个月的澳洲生活,如同一场“灵魂减压”。没有训练计划,没有比赛压力,她用着还不熟练的英语和语言班上的巴西同学打招呼,她坐在草坪上吹着风、看着比赛直播。“我突然发现,我有在想念赛场。”看到昔日战友们在场上拼搏的模样,她心里那个“还没打够”的念头又冒了出来。


恢复之路是一场修行

回国后,陈雨菲直接钻进了浙江队“回炉重炼”,从零开始。一开始,和十三四岁的小队员练习,都要在场上打得你死我活,累到不行。那些技术、球感、空间感、熟练度,她如数都还给了教练。唯有靠着耐心,去一点点地恢复、在一组组多球里慢慢磨回来。脚底打泡、手上磨破,各种酸痛来袭,告知着陈雨菲,修行才刚刚开始。

在省队,陈雨菲最常和师妹吕学舟打对抗,因为她速度快,进攻凶。从完全接不到球的狼狈,到后面,一点点找回点样子。陈雨菲告诉自己:一步步来,急不得。

恰逢12月中,年终总决赛在杭州举行,陈雨菲作为嘉宾,现场解说了比赛。当她看到郑思维/黄雅琼以最为圆满的方式,完成他们最后的国际比赛。一向倔强的陈雨菲,感动得眼泪汪汪。“见证着他们如此完美的收官,也会联想到自己,是不是再坚持也能有这么美好的结束?或是,也不一定要有个圆满的结束。但是,我还很不甘心,我还是想再去赛场上拼。”

过年后,陈雨菲回到国家队,训练强度一下子就提高了。每一天都是按部就班,早操、训练、治疗,辛苦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她这么多年都过来了,心里知道会是这样的状态。既然选择复出,陈雨菲就做好了再次吃苦的准备。

北京练了三周,她就启程赶往欧洲赛的第一站法国奥尔良。从前,陈雨菲用不着为了积分,去打超级300赛,一年打一两站就足够了。现在,在休息了大半年后,积分掉了许多,她为此在欧洲赛中,就报了两站超级300赛来抢分。

这也让她和贾一凡在奥尔良时,共住一间房。两位奥运冠军相互打趣道,自己真是没苦硬吃的典范。确实,她们从前都没在300赛场上打得这般艰苦,包括练力量都要走廊里,不敢跳得太猛,因为一使劲就会顶到天花板。


在未知中逐渐明朗

奥尔良站,陈雨菲给自己定的目标就是千万不要一轮游,哪怕是第二轮输,她都能够接受。首轮对阵日本女单明地阳菜,这位极具跑动能力且十分年轻的对手,让陈雨菲怀疑过自己,“我不会在300赛第一轮就输了吧,千万不要”。她知道,训练和比赛还是有很大不同。所以就靠着那股子不能一轮就输球的气,坚持到了最后。她说,“如果不是打足了精神,很可能就输掉了。”

在奥尔良,陈雨菲决赛碰到了老对手安洗瑩,收获银牌。全英赛打到了八强,瑞士站就登上了冠军领奖台。她清醒地说道:“全英之后,大家都选择休息或是退赛。这也让我在瑞士站的对手,都是十几或者二十几排名的选手,但对我来说,坚持着打完,拿下冠军,就是非常值得开心的事情。”

对于陈雨菲来说,她的回归速度已经超乎了自己的意料。毕竟,在国家队训练的三周里,她也曾想过,如果早点从省队回来会不会恢复效果更好。毕竟,球场上的专项力量只能靠打球恢复。她说,刚到国家队时,那种速度上、对抗能力上的落差,每堂课都是被碾压的节奏。

临近出发前,她和袁安琪打了比赛,三局险胜。那是陈雨菲第一次意识到,自己能完成三局比赛了。光在首站奥尔良的五场球,她就打出了三场三局对战,且都赢下了比赛。

其实,说起欧洲三站赛,陈雨菲没有那么自信。她不知道能打成什么样子?也不知道自己的水平到哪儿了?跟外战对抗会表现如何?一切都是不确定的,和从前那种知道自己肯定可以赢,只是不知道过程会如何的情形不同。

但就是靠着一股子打球的本能,和以赛代练的经验,陈雨菲不断突破着自己,战胜着自己。她最常说的就是:“靠着那口气在顶。”短短41天,拿到两冠一亚,她的世界排名回升至前八。


陈雨菲聊起这几站归来的比赛,也忍不住打趣着自己,恢复还需要更多时间。她说:当你还没有恢复到很熟练的时候,压力一来,就很难控制球的走向。“像我从前最自信的防守,如今两条腿根本倒腾不过来;有时候,看着球落地,换在从前我肯定能接到,但现在就差得有点多;以及,那些莫名其妙打界外的球,真是有点离谱啊!”连珠炮一样,陈雨菲把自己出糗的细节,列举个不停。

归来的陈雨菲再次聊起巴黎,她说,没有那段时光,又怎能再次拥有亚锦赛夺冠的这份单纯快乐。

27岁的陈雨菲,已然开启自己的第三个奥运周期。“竞技体育不可能永远快乐,但我可以学会接纳不快乐。”她明白了快乐与幸福是两件事。快乐是轻松欣喜,而幸福,是一路迎难而上,一步一步地活过。

就像人的心境也有四季,陈雨菲慢下来,找到她的节奏,才能遇到属于她的真正风景。经过冬藏的沉淀,积蓄出蓬勃的力量,是陈雨菲从内而生的成长,是希望破茧而出的丰盈。

本文节选自2025年5月刊

在未知中逐渐明朗


扫码订阅2025年5月刊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成都时报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要收藏
0个赞
转发到:
推荐阅读
  • 这是一次筹划许久的封面。当陈雨菲按下赛场“暂停键”,那段未说尽的故事也被她一道带走。历经3个月的澳洲生活,2个月的省队回炉,她从阳光灿烂的南半球出发,驱散了内心的阴云,也悄然酝酿着新的力量。重返赛场,她心无旁骛。从奥尔良到全英,从瑞士赛到宁[全文]
    2025-05-09 01:55
  • 2025年斯诺克世锦赛决赛,赵心童18-12击败马克-威廉姆斯,成为首位夺得世锦赛冠军的中国球员。值得一提的是,世锦赛正赛开始前,曾有多位名将预言,赵心童有望成为首夺世锦赛冠军的中国球员。宾汉姆:那个从禁赛中回来的小伙子,赵心童。希金斯:赵[全文]
    2025-05-09 00:45
  • 冷热指数基于真实的支持比例,结合即时数据以及期望值,模拟演算在所有模型下,拟合而成的虚拟数据,即冷热指数。然后将即时三项指数与冷热指数进行对比,得到具体对应选项的冷热程度,为彩民避热防冷,科学选择提供参考。冷热指数使用说明,冷热列表中:红色[全文]
    2025-05-06 01:11
  • 在日本兵库县西宫市,一家名为「スッキリン」的保洁公司,曾在YouTube频道上传了一段令人震撼的视频:他们在清理一处堆满垃圾的房屋时,意外发现了人类遗骨——而那竟是十年前失踪的一位母亲。这段被完整拍下的清理垃圾房的视频上传到YouTube后[全文]
    2025-05-06 01:49
腾讯云秒杀
阿里云服务器

Copyright 2003-2025 by 成都时报 chd.hzzixun.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网站所有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