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儿童事业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妇女是重要力量,儿童是未来生力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发展全局高度,就做好妇女儿童工作、推动妇女儿童事业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妇女儿童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五年来,北京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妇女儿童事业发展,进一步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儿童优先原则,全面优化妇女儿童发展环境,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坚持在大力推动新时代首都发展中统筹推进妇女儿童工作,北京妇女儿童事业发展总体水平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实现了两个“进一步”:广大妇女进一步实现平等发展、全面发展;广大少年儿童进一步实现优先发展、健康成长。
妇女儿童保护制度机制更加健全
妇女儿童发展状况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政府社会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标尺。五年来,北京市从顶层设计层面,统筹推动妇女儿童事业高质量发展,将妇女儿童发展和家庭建设内容纳入市级规划纲要,市政府印发《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确保妇女儿童和家庭事业与首都经济社会实现同步发展。公共政策制定、公共服务提供、公共资源配置上优先惠及妇女儿童,为妇女平等参与、全面发展和儿童权利实现、优先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深化法规政策性别平等评估机制,对市政府备案的2155份规范性文件进行性别平等评估分析,并将评估范围向公共文化产品评估拓展。
在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领域,修订《北京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修改《北京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发布《北京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处罚裁量基准表(涉及妇女权益保障法部分)》等;建设儿童工作阵地,全面推进街道(乡镇)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建设,实现街乡儿童督导员和社区儿童主任全覆盖;严厉打击侵害妇女儿童权益犯罪,积极开展困难妇女司法救助,为10208名妇女提供法律援助,12338妇女服务热线与12345双号并行,协同解决妇女诉求7万余件,为妇女儿童撑起一片“法治晴空”。
妇女儿童民生保障体系更加完善
北京市悉心守护好妇女儿童群体,不断在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领域为妇女儿童送上“福利包”,大力发展妇幼健康服务,均衡优质教育资源,进一步扩大妇女儿童的社会保险覆盖面,加大对妇女儿童的救助帮扶兜底保障力度,以更加完善、更加务实的民生保障体系,为妇女儿童的美好生活“加分”。
深入开展母婴安全筑基行动,300余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现妇幼保健规范化门诊建设全覆盖,62家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开设儿科门诊,46家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开设儿科病房。坚持以妇女儿童健康为中心,开展全周期的妇幼健康服务,孕产妇系统服务率、3岁以下儿童系统服务率和7岁以下儿童健康服务率分别为99.47%、96.96%和99.37%。实施健康儿童行动提升计划,开展0-6岁五类重点疾病筛查、诊断、干预一体化服务;促进宫颈癌早筛早诊早治,宫颈癌及乳腺癌早诊率分别达到98%和85%以上,治疗率接近100%。妇幼健康主要指标保持国际先进水平,孕产妇死亡率1.56/10万,创历史最好水平。
优质教育资源辐射更加均衡。“十四五”以来,市财政每年投入45亿元推进学前教育普惠发展,学前教育学位资源不断扩增,重点破解普惠园学位结构性短缺问题,适龄儿童入园率达到93.24%,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3.29%;2023年实现义务教育公办校全部区内招生的历史突破,联合办学、组团发展成为新常态,加强统筹协调,加大学位保障力度,坚持免试就近的入学原则,就近入学率近四年稳定在99%以上。统筹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努力满足不同潜质学生个性化成长需求,推动全市普通高中从分层发展全面转向多样化特色发展。围绕北京高精尖产业发展、超大城市运行管理、高品质民生对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建设高质量有特色国际化的职业教育,促进科教融合和产教融合,培养适应新发展需要的女性技术技能人才;打造开放式学习平台“首都女性终身学习平台”,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赋能女性全面发展。
妇女儿童的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救助帮扶兜底保障力度进一步加大。2023年,妇女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的人数为871.5万人、708.4万人、621.0万人、590.6万人和471.3万人,分别比2020年增加56.3万人、26.9万人、41.3万人、40.4万人、3.3万人;儿童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人数为250.4万人,比2020年提高15.2万人,妇女儿童的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已实现制度全覆盖,各项社会保险保障水平再创新高。持续开展对零就业家庭、低保家庭、残疾等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建立困境儿童基本生活费自然增长机制,困境儿童生活费由原来的每人每月2200元调整提高为每人每月2650元;实施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助学工程,对年满18周岁后仍在接受职高或本专科高等教育的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分别给予每人每学年1万元和8000元助学补贴;在医保基础上,孤儿医疗费实报实销,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再次报销80%。
妇女儿童成长发展环境更加优化
北京市不断优化妇女儿童成长与发展的社会环境和社会氛围,让尊重和关爱妇女儿童成为社会共识。
北京市注重规划引领,将培养选拔女干部与全市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一体推进,补充优秀年轻女干部加入本市优秀年轻干部人才库,选派女干部参加对口支援合作工作,不断提高女干部的能力水平和综合素质。据统计,北京市党代会代表中女性比例为39.7%,高于配备目标;市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女性比例创历史新高;居委会、村委会成员中女性比例分别为73.6%、36.1%,位居全国前列,妇女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利得到切实保障。
为促进妇女更充分创新,更高质量创业,北京市落实女性科技人才支持措施,深化“科技创新巾帼行动”,在全国妇联的指导下,圆满完成两届中关村论坛科技女性创新论坛的承办任务,成立北京女科技工作者协会,支持和培养更高层次女性科技人才及后备团队;深化“创业创新巾帼行动”,“十四五”以来,86.2万人次女性劳动者参加免费技能培训,针对女大学生、农村妇女等群体开展专场招聘会400余场,为24万妇女提供就业服务;深化“乡村振兴巾帼行动”,投入财政资金8350万元,实施农村妇女创新创业项目525个。通过规范招聘活动、加大女性劳动者就业帮扶力度、提供精细化公共就业服务等措施,保障妇女平等享有劳动权利,从业人员中女性占比超过四成,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中女性所占比例为56.9%。
多措并举,营造适宜儿童成长的社会环境。通过举办“中小学生公共安全开学第一课”特别节目,以多样态的融媒体科普课堂引导儿童培养安全意识;组织开展校园周边交通安全设施专项排查治理、食品安全专项抽检,加强对儿童专用消费品、儿童用药的安全监管,儿童用药合格率保持在100%;营造清朗网络空间,建立健全涉儿童网络保护长效机制,加大网络游戏“防沉迷”管理力度,建立健全有害信息溯源和分级分类阶梯处罚机制,处置违规账号6.6万个。
妇女儿童获得感、幸福感更加充实
一系列举措的落地,不断增强着妇女儿童的民生福祉,妇女儿童的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获得感和幸福感稳步攀升。
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全力推进。制定《北京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按照“全域创建、试点先行”,东城区、西城区、海淀区作为建设国家儿童友好城市试点,在儿童友好空间建设、适儿化改造等方面积极探索、先行先试。强化拓展空间,创新推出“通学公交车”服务,规划建设“安心通学路”,建设全龄友好型公园。强化宣传引导,举办“我和我的城市”儿童友好宣传周,儿童友好理念深入人心。
家庭服务持续深化。新时代家庭文明新风尚逐步形成,常态长效寻找各级各类“首都最美家庭”66万户,推出一系列家风文化活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落地生根;探索建立覆盖城乡的“114N”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实现市、区两级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实体化运行,社区(村)家长学校覆盖率达99%,全市建成120个家校社共育咨询室,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逐步健全;成立市级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工作站,建立126个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大力开展婚姻家庭纠纷调处化解工作;以市场为主导方式补齐家政服务供给短板、优化家政服务供给结构,推进家庭服务信用体系建设,推动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
服务妇女儿童的公共文化供给不断丰富。创建“理论+宣传教育+精神文明创建”三位一体的宣传教育通俗化大众化联动工作机制,故宫、天坛、圆明园和八达岭长城等40余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未成年人免费开放。积极开展面向青少年的科普工作,科普宣讲活动数量和青少年参加人次逐年增多,妇女儿童科学素质水平稳步提升,2023年,北京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为27.68%,比2020年提高3.61个百分点,位居全国第一。女性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为24.6%,比2020年提高3.35个百分点。
妇女儿童失业未成年 相关新闻加载中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