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汽车报
“毕业即失业。”广东广州的一位王同学怎么都没有想到,这样一句玩笑话居然在自己身上成真了。
近日,在某求职网站上,一位王姓的大四学生爆料,他在去年校招时就早早拿到了小鹏汽车的offer,并与其随后签署了就业协议,但到了今年5月,公司HR称由于业务调整,不能提供就业岗位。
与毕业生毁约的不止小鹏汽车一家,此前同样有多名网友在社交平台上称,因理想汽车近期对业务架构进行调整,他们将面临被公司解约的情况,并附上了他们收到的解约短信通知。
去年9月秋招时的情景仍历历在目,彼时新造车企业由于人员队伍扩张需求,上演了一出精彩的“抢人大战”,股权激励、薪酬翻倍、全员持股、弹性工作制等吸引毕业生加盟的手段层出不穷。当时小鹏汽车的CEO何小鹏更是亲自下场招人,并表示“再不招就来不及了”,小鹏汽车的校招人数也足足比上一年翻了一倍。
大半年过去,当初拼命招人的车企如今为何选择了解约?
抢人到毁约 车企无奈之举
“应该是因为行业不景气,车企业务暂时收缩所致。”汽车行业评论员钟师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等行业和市场恢复后企业会再考虑扩张招人。
理想汽车方面表示,这是因为近期进行业务调整,部分岗位被关闭,涉及部分今年尚未入职的校招生伙伴。鉴于可能对这些学生重新找工作造成的不便,公司提供了调岗选择和解约赔偿的方案,目前正在与相关学生进行沟通。
小鹏汽车的回应则是,由于部分部门岗位调整与绩效优化,涉及了少量应届毕业生和相关员工的调整,会继续沟通,妥善处理。小鹏汽车还表示,随着智能汽车业务的高速增长,小鹏汽车及生态企业持续加大人才和研发投入。2021年初至今,小鹏汽车新增员工超10000人,其中已入职的应届毕业生约1600人,待入职的应届毕业生约900人,预计在今年7月规模到岗。
“没办法,企业太难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上市车企人力资源相关负责人无奈表示,如果不是万不得已,一般企业不会选择在临近毕业时与应届生毁约,因为这不仅关系到今后的校招工作难以开展,还会损伤自身的品牌形象,对产品销售也会有所影响。
两家车企同时调整业务的背后,是今年以来行业的整体承压。据该负责人透露,自3月底以来,长三角部分地区疫情反弹,汽车行业的供应链、物流和生产被严重扰乱,一些中小规模的汽车企业都只能“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减少人力成本开支首当其冲。
积极寻找产业链就业机会
为此,对于被解约的毕业生,钟师表示,他们很难在短期内通过法律诉讼等获得权益保护,当务之急是赶紧寻找其他就业机会。
某上市车企人力资源负责人则建议,如果此前曾手握多个offer,可以尝试联系一下此前给过offer的其他车企的招聘负责人,或许能更快地找到工作;另一方面,今年校招快要结束,没有找到工作的毕业生可以考虑参加社会招聘。
此外,该负责人建议,除了整车企业以外,汽车学子还可以在零部件企业中积极寻找工作机会,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产业链上的一些优秀的高科技企业。
对于那些仍在学校就读即将面临求职的学生,该负责人认为,他们应当积极补充智能网联和电动化的相关知识,例如选修第二学位等,加强自我学习,做好职业定位,为就业做好充分准备。
车企校招不减反增 智电化人才依然稀缺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这届汽车学子遭遇了“最难就业季”。
尽管今年我国毕业生人数首次突破了千万大关,达到了1076万人,但汽车行业总体的校招规模不减反增。
“2022年受全国疫情影响,春招进度有所放缓,但整体影响不大。”中国人才研究会汽车人才专业委员会《智能网联汽车大学生人才现状研究》课题负责人徐磊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汽车人才研究会调研发现,今年车企的校招规模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尤其是开拓新业务单元和领域的车企集团以及导入了更多车型产品的集团,部分车企的校招规模增幅达到20%-30%。
据汽车人才研究会了解到的情况,今年主流车企的春招职位主要集中在三大门类:研发类(包含智能驾驶、底盘开发、智能控制、整车集成、软件开发、试验认证、电子电器、创意设计、动力总成、车身内外饰等职位)、业务类(包含采购、职能、数字化技术、营销等职位)和制造类(包含生产技术等职位)。其中,智能网联、软件及数字化相关岗位权重增加,仍为各车企的“必争之地”。
因此,车企需求的是复合型、多专业背景的大学生人才,目前更多关注交叉学科和复合型专业以及“软硬结合”的大学生人才;同时,车企也关注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实验室、定向委培班以及高校新开设的符合汽车行业“新四化”需求的相关专业毕业生情况。
据悉, 有车企HR向汽车人才研究会表示,从人数上来看,其所在企业今年对汽车相关智电化人才的校园招聘已较去年同期上浮了30%~40%,甚至对这方面人才放宽了录用条件,称只要在学习、实习经历中涉及到三电、智驾等项目,都会成为企业关注的人群。在学历要求上,除了某些特定的岗位是要求博士、硕士以外,其他职位对本科毕业学生也相当“友好”。
车企小鹏